|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廣東梅大高速慘劇 不敢徹查了?(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廣東梅大高速公路在5月1日臨晨塌方,已經造成四十八人死亡,輿論對這起事件的熱議還在持續延燒。外界開始質疑政府對事件的反應方式,但相關的新聞報道卻在國內受到嚴格鉗制。事件的真相仍顯得撲朔迷離。


廣東梅大高速茶陽路段這起事件傷亡的人數,在中國媒體的報道中停滯在5月2日。據財新網、九派新聞網等媒體報道,截至5月2日14時,事件造成四十八人死亡,三人的DNA尚在確認中,同時有三十人受傷。

這起事件引起眾多輿論關注的原因,除了其死亡人數眾多,還有事件本身的慘烈程度。綜合多家媒體的報道,事件路段塌方長度近十八米,造成的深坑近兩層樓高,使得二十三輛車陷落;其中部分掉落的車輛起火,造成人員重大傷亡。


“誰來祭奠梅大高速的遇難者?”

記者撥通了事件幸存者之一福建漳州人蔡炫達的電話,他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訪。

三聯生活周刊周一(5月6日)刊發的報道《梅大高速塌方:沒有抵達家鄉的打工者》提及了蔡炫達的經歷。他在5月1日凌晨2點左右開車抵達事件路段,被僥幸攔了下來。他和其他人一起從現場救起了多個受害者,並親眼目睹了坑下面的車爆炸燃燒的情景。但目前這篇報道已在中國國內被封禁,只在中國數字時代等海外網站上轉載。

中國媒體對這起事件的報道似乎受到格外嚴格的鉗制。中國財經媒體金融界網站5月7日轉載了網名“李戊晨”的網友在微博上敘述其弟弟親歷事件的社媒文章,其中提及,他在事件中失去妻子、母親和岳母。但這篇文章也很快被微博刪除。

天津傳媒學院5月5日通過其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條訃告,為學校2021級學生許子諾及其三名親屬在事件中罹難表示哀悼。但實際上,這是人們在媒體和社媒上能看到少數提及受難者姓名的文章。即使是三聯生活周刊那篇被封禁的報道,也並沒有提到受難者的姓名。目前媒體統計的四十八位死亡者的名單外界也無法獲知。

有人在社媒上發帖說,連遇難者的姓名都不知道,今後誰來祭奠梅大高速的遇難者?

還有很多不清楚


不清楚的不僅是遇難者的姓名,還有:事件處理情況如何?事件原因是否有初步評估?

記者在5月7日早上撥通梅州市應急管理局的電話,但工作人員表示,一切消息都以梅州地方媒體“掌上梅州”網站為准,拒絕回答以上這些問題。

事件所在地大埔縣城的一位居民匿名表示,事件原因或許跟當地天氣有關,“今年的雨很詭異,清明到現在一直都在下雨,下的雨特別大。”但她說她並不清楚事件路段的情況,“之前我們路過都沒有發現什麼問題,目前該路段封鎖了普通人去不了。”


據澎湃網報道,今年四月,大埔縣降雨量628.2毫米,比常年平均多近三倍,創下有氣象記錄以來史上四月最多降水量。大埔縣這位居民的推測似乎有其根據。但也有人推測有高速公路工程質量的原因。多個媒體都在報道中提及事發地段的建設單位是廣東路橋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目前的業主是廣東大潮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但並未就工程質量問題進行深究。

據界面新聞報道,廣東大潮高速在其官方公眾號上提及,去年10月廣東省高速公路服務質量評價檢查組對該公司的運營服務質量給予了高度評價。但企業信息平台天眼查的資料顯示,該公司涉及多起合同糾紛案。



(事發現場)

救援救治但不徹查?

值得注意的是,對這起事件,“掌上梅州”等政府網站一般稱為“災害”,而媒體的稱謂則各有不同。新華社、財新網等媒體也把這一事件稱為“災害”,與官方一致,但三聯周刊的專題報道,界面新聞,以及澎湃網都稱之為“事故”。而“事故”的稱謂相比於“災害”強調了人為因素。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1 秒